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
丰富同学们的课后生活
浙江两地出新招了!
一起来看看
01
宁波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规范”和“提升”两个角度深入贯彻“双减”精神,回应社会急需,顺应民生期盼,推动义务段学校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通知》在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机制、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13条具体意见。
图为曙光中学的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做“优”,三大机制守牢育人主阵地
建立准入退出机制。要求每一所学校建立课后服务课程开发与审查机制,在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对相关课程进行审查;培训机构出现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等问题的,可启动机构清退工作。
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宁波市教育局素质教育“五中心”积极统筹体育艺术专门学校等优质素质教育资源,提供系统化的素质提升和拓展课程;鼓励集团化学校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间师资共享,开设同步课堂;鼓励区县(市)教育局积极发动社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课后服务,统筹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建立督导评价机制。由市教育督导评价部门对各区县(市)开展课后服务总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各区县(市)教育局负责对区域内学校层面的评价;建立定期检查和督导通报机制,公布课后服务负面清单,对制度不健全、拓展课程未开展、课后服务时间违规集体授课、分快慢班教学和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学生比例较高的学校等进行通报;定期发布各地校可推广复制的优秀案例。
图为学生参加“三北烽火一日营”红色研学活动
创“新”,四大保障优化“双减”服务体系
数字化课后服务全面优化。要求各地校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优势,探索应用线上课程创新课后服务的方式与机制,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市教育局建设和推广应用课后服务综合管理、作业统筹监管和中学生在线答疑服务系统,实现选课、考勤、统计监测的数字化管理。
“一校一案”提升课后服务满意度。坚持“一校一案”动态管理,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持续提升课后服务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家校协同共育凝聚“减负”共识。建立市、区两级家长成长学院,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要求中小学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并创新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密切家校沟通。
区域统筹协调保障高质量推进。要求各区县(市)教育局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统筹区域教育资源,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坚持五育并举,努力构建轻负高质的区域义务教育良好生态。
图为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校“1+X”的课后服务
落“实”,两大规范回应民生“急愁难盼”
规范课后服务时间。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推迟小学一二年级上课时间,义务段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变相要求全体学生提前到校,也不得拒绝有特殊情况的学生适当提早到校,对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要“向前”做好早托服务;关注少数家长“刚需”,“向后”落实延时托管服务,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跨班级、跨年级集中看护;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家长负担,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提供非教学日托管服务,鼓励服务“向外”延伸,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学生走进校外研学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场所。
规范课后服务内容。明确要求义务段学校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基础托管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安排整理课堂笔记、做作业、预习、偏科补救、兴趣探究等内容,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保证小学生和参加晚自习的初中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明确在基础托管之外,提供素质拓展服务,要求学校以在职教职工为主体,整体设计素质类拓展课程,菜单式供选择;支持因材施教,允许初中高段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基于学科的分层辅导和拓展提升,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鼓励推行“无作业日”,该日的课后托管全部提供素质拓展服务。
02
绍兴越城区
近日,绍兴越城区教体局、共青团越城区委、越城区妇联共同发布《关于公开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指出将向社会征集优质资源参与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同时越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将取消分段安排。
此次征集范围符合一定条件的服务型机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等。所学专业与教育有一定关联性,个人整体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高校学生志愿者(师范专业、心理专业的优先);有爱心,能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一定知名度的非遗传承者;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等也可报名申请。
越城区教体局教育科有关负责人说,截至2月6日,越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平台后台已收到103条申请信息。
申请期结束后,相关部门将成立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入选“白名单”的机构(个人)经公示后将列入越城区课后服务社会优质资源目录库,有效期为一年。各中小学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和学生需求通过课后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入库资源选择需要的资源,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
“相关‘双向选择’签约工作将在寒假期间完成。”该负责人还透露,为积极营造“多元发展、五育并举”的成长氛围,有效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从新学期开始,越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将取消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分段安排,改为“一体化”开展。“‘一体化’开展是指时间上的一体化,具体安排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届时,各校仍将实行错时放学,还将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延时服务。”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绍兴中小学一直在积极探索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的方式。新的一年,绍兴市越城区推出了崭新的课后服务相关政策。在新学期到来之际,绍兴各小学又有何“新招”?
高质量指导作业
“课后服务就是为了减轻家长负担。”
在鲁迅小学,原本一、二年级的课后服务只有拓展课程,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会有基本课程+拓展课程。但取消课后服务分段安排后,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将拥有基本课程+拓展课程的指导。“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完成作业。”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老师说。
(通讯员 宋泽宏 董月琴)
“为了进一步减负提质,相关学科老师将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家庭作业……”这是北海小学的家长近日收到的短信内容。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班的学科老师将在课后服务中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家庭作业,并给学生答疑解难,“把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把难点尽量在学校解决”。
多元化拓展课程
这个寒假,学生们逃不过的“寒假作业”,老师也没放过。
“不打无准备之仗”,北海小学的老师们将在寒假完成课后服务备课工作。各校区老师在上学期末就已经根据各自的特长组建好了多元化的拓展性课程。
越牛新闻记者 黄霄/摄
除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非富多彩的拓展课程,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
《公告》指出越城区教体局将向社会征集优质资源参与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北海小学表示,学校将非遗文化、少儿编程、少儿法制、球类专项、生命科学等优秀拓展课程通过区教体局的专项网站平台引进北小,让课后服务丰富多彩。
鲁迅小学推出的“校区结合、馆校结合、家校结合、社校结合”组合,充分利用了多元化的优质资源。
“校区结合”,鲁迅小学意在引进绍兴文理学院的一些课程、老师,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课程。“馆校结合”,借助图书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家校结合”,通过有资质、有特长的家长到校参与课后服务,为学生带来更亲切的体验。“社校结合”,通过社区和学校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
“让家长可以更放心地把孩子送来上课后服务”,不少学校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说,这是学校课后服务努力的目标,也是课后服务不断改进的初衷。
来源 | 宁波教育 越牛新闻
责任编辑 | 顾俊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