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广东江门市中小学将于2月14日开学 各级教育系统织密校园“安全网”

2022/2/11 14:10:42 人评论 次浏览

       江门日报讯 (记者/娄丹 张翠玲) 昨日(2月10日)下午,我市召开春季开学新闻发布会,对中小学开学安排、开学前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和相关情况,以及当前“双减”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并答记者问。

  根据我省中小学校历安排,我市中小学将于2月14日开学。目前我市119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党政班子、班主任队伍已经全部到岗到位,开学返校和校园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正有序、有力、有效进行。

  在校园防疫方面,各学校按照“一校一策”要求制定开学方案,在开学前开展了一次校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精准掌握师生员工返校前14天的行踪和健康情况,落实返校师生的分类管理措施,加强了物资保障、部门合作以及开学教育,形成了防控合力。在校园安全工作方面,全市各级教育系统加强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监管、校车管理等工作,织密校园“安全网”。

  在寒假结束之际,市教育局也向广大家长提出倡议,建议及时召开一次家庭会议、与班主任联系、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起好带头作用等,协助孩子为新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链接

  “一校一策”做好疫情防控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市落实“一校一策”,筑牢校园“防疫墙”。

  对于延迟或暂缓返校师生,要求各校严格落实精准防控措施,做好师生健康状况和旅居史排查,及时动态更新“三本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按照外地返江师生“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返校原则,各校落实了分类管理措施: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推迟返校;近14天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来(返)江师生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近14天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来(返)江师生实施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近14天有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旅居史来(返)江师生实施“3天居家健康监测+11天自我健康监测”;近14天内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旅居史来(返)江师生实施“四个一”健康管理和“14天自我健康监测”;对于通报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有同时空交集”暴露重点人群等,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进行管理。建议跨省流动师生抵江后,要按照防控指引,完成若干次核酸检测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对于因疫情未能返江的学生,要求各地各学校安排专人跟踪对接,做好线上教学。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后返校的学生,要接受摸底评估,分析学情,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保证每个学生心理不焦虑、学业不掉队。

  以景贤学校为例,除了做好管理“三本台账”、核酸检测等8项基础工作外,针对走读生,该校落实体温每日两测、错时上学、错峰放学等措施;针对住宿生,加强宿舍清洁通风、消毒,食堂实行错峰就餐等。

  继续做好校内减负“加减法”

  在新闻发布会上,江海区作为代表,重点介绍了该区落实“双减”政策的成效。记者了解到,“双减”落地之后,江海区各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逐渐提高到90%以上。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显著。从去年7月开始,江海区共开展12批次联合执法检查,出动196人次,检查培训机构89家次,责令整改校外培训机构23家次。通过引导转型、终止办学等途径,该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清零,压减比例为100%。

  教学课堂质量得到提升。江海区组织了首批26个教学实验项目交流推广,组建了由近15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22个学科核心教研组,并于去年新成立了4个教育集团。该区“制度化开展校本教研的学校数占比”“出台教学管理规程的学校数占比”“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学校数占比”等教研教学指标100%完成。

  课后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430”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江海区推动一批学校通过改造功能场室、增加午休床位、建设食堂等办法来为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并在该区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惠及学生约3.8万人。同时,该区各学校推出书法、朗诵、舞蹈等50多类课后素质拓展课程,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

  下一步,江海区以及全市各级教育系统将继续做好校内负担过重的“减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开学第一课”聚焦“爱国”“安全”

  今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第一个关键词是“爱国”。开学思政第一课,教育部门建议各校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教授、功勋模范等到校,通过讲座、授课、实践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加历史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市教育局建议各校充分利用学校思政课、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队会、校外实践等方式,上好“开学第一课”。

  记者了解到,关于“开学第一课”,景贤学校以北京冬奥会征文比赛为抓手开展,鼓励学生观看冬奥会,并用文字表达对国家强大、科技先进、冬奥精神等的感受。

  “安全”是今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的第二个关键词。各校将结合防疫安全、心理安全、交通出行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敲响校园“安全铃”。景贤学校将“安全第一课”的重点内容定为防疫安全和心理安全教育,此外还会涉及交通出行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运动安全及预防校园欺凌等,通过播放视频、师生互动、学生展示、学生分享心得体会、教师点评等环节进行。

  提升学生对冬奥会的认识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冬奥会激发出南方人的“冰雪热情”,我市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也积极宣传并普及冬奥会知识,激发爱国热情。

  我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开展了“趣赏冬奥、粤上冰雪”儿童青少年线上冬奥知识竞赛活动,让广大师生积极收看冬奥会比赛,通过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加对冬奥会的认识,了解冰上运动项目和知识。我市不少学校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如培英高中组织寒假留校的新疆班学生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江门一中图书馆开辟了“冬奥观赛角”,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观看冬奥会比赛。部分学校还组织写观后感等活动,提升学生对冬奥会的认识。

  范罗冈小学在寒假期间布置了一项作业——“我为冬奥健儿打Call”,让学生以冬奥会为主题进行绘画和出“手抄报”。该校计划在开学第一天,给学生发放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书签。该校开学典礼还将组织全体师生重点了解我国健儿的获奖项目,并通过关注北京冬奥会向学生传递不同类型的知识,包括冬奥会赛场上所体现的荣誉、激情、友谊、合作、毅力等,感受榜样力量。   (娄丹 张翠玲)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