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难度 智能分析成绩 "双减"首个期末中小学这样考
荔枝新闻2022-01-05 19:15
1月4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范》,提出"正确认识考试功能"、"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正确使用考试结果"等12项具体要求。下周,"双减"后首个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在新规出台背景下,小学和初中期末考试内容形式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图:江苏省教育厅解读义务教育作业考试相关规范
控制考试难度 拓展考试题型
此次江苏出台的政策,多数内容与202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相同。在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方面,《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范》要求,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注重考核学生综合素养;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
记者了解到,我省很多中小学早已探索考试评价改革。下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将连续第四学年开展"畅畅笑笑"乐评园活动,以闯关游戏形式,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期末测评。对于三到六年级书面考试,本学期预计70%以上是基础知识题、20%到30%为个性化、生活化、情境化、操作性的拓展题。

图: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往届"畅畅笑笑"乐评园活动
“我们对于期末考试命题的质量和形式,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长江路小学副校长郭东霞说:“比如要求科学命题,不能超纲,要结合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命题;第二要适切命题,不仅考核知识点,更要考核学生整体学习的兴趣或能力;第三要有一些创意命题,让考试形式能和当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校透露,本次期末考试,学校将在命题形式上有多种创新,例如,语文增加了听力题和看视频答题,数学增加了动手操作题。

学校副校长、语文教师陈雯说:“我们的语文听力也是借鉴了英语考试,考验孩子倾听的能力,看他在倾听过程中能否准确地捕捉关键文本信息;视频题是语文学习在新媒体流行背景下的一种尝试,通过视频测评的方式教会孩子,在接触新媒体、接触视频节目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我们想尝试在期末数学测试中,给学生发一些小棒、三角形、纸片等学具,增加一些动手实验测试内容,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当中体验、发现数学原理,这其实也是一种‘做中学’。”长江路小学教研处主任、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丁爱平说。
智能分析成绩 推进多元评价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范》还要求:正确使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以任何方式公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铁北分校采用了信息技术支持的智能批阅系统,帮助教师提高试卷、作业的批阅效率,还能将"优秀"、"良好"、"及格"等五个等级的考试成绩,通过后台推送给学生家长,家长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同时该系统还会对每一题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最终得出孩子对各知识点掌握的"星级"。


图:个人和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物理考试)
科利华中学铁北分校副校长陈澄说:“借助这个系统,家长可以很便利地查询到自己孩子的学业发展情况,也帮助孩子们观察和发现学习中的优点和疏漏;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反哺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系统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手册,进行自主学习和补偿跟进。”
为了更科学和全面评价学生,本学期学校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每月评选好问之星、勤学之星、进步之星,获此荣誉的学生可得到一定数量的印章,可以在学校"阳光超市"兑换文具、体育用品等奖品。


“希望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主动思考,学会自主学习。我们更重视的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当中过程性的评价,希望学生能够每一天都有进步。”陈澄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姚伟 王健安 编辑/汪泽)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66504493@qq.com